口腔炎是口頰、舌邊、上腭、齒齦等處發(fā)生潰瘍,周圍紅腫作痛,潰面有糜爛。
由于口腔炎的原因不同,其癥狀也不同,臨床上分為卡他性、口瘡性、水皰性、蜂窩織炎性、偽膜性、潰瘍性及丘疹性等類型。無論是哪種口腔炎,其共同的臨床癥狀都表現(xiàn)為流涎、食欲不振或進(jìn)食疼痛、口腔惡臭,口腔黏膜潮紅、增溫、腫脹和疼痛,這時(shí)一般要使用一些藥物來治療以緩解患者癥狀。
那么,常用的口炎片、口炎清片、咽炎片,有什么異同呢?
1.口炎清片
由天冬、麥冬、玄參、金銀花、甘草組成。具有清熱解毒、清肺降火、清營(yíng)養(yǎng)陰、解毒消腫的功效,用于陰虛火旺所致的口腔炎癥。
2.口炎片
由石膏、知母、地黃、玄參、青蒿、川木通、淡竹葉、板藍(lán)根、兒茶、蘆竹根、甘草組成。用于清熱解毒,以及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,牙齦腫痛。
3.咽炎片
由玄參、百部(制)、天冬、牡丹皮、麥冬、款冬花(制)、木蝴蝶、地黃、板藍(lán)根、青果、蟬蛻、薄荷油組成。具有養(yǎng)陰潤(rùn)肺、清熱解毒、清利咽喉、鎮(zhèn)咳止癢作用,用于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干、咽癢、刺激性咳嗽。
相同點(diǎn)
口炎片、口炎清片和咽炎片都含有玄參,均有清熱解毒之功效,能涼血滋陰,瀉火解毒。三者都是OTC(非處方藥)類藥品。
不同點(diǎn)
1.口炎片
成分中苦寒藥物藥專力卓,清胃熱之力較強(qiáng)。清瀉并舉,主要治療胃熱所致的口舌生瘡、牙齦腫痛。在三者之中清熱解毒之力最強(qiáng)。
2.口炎清片
成分中滋陰生津與清熱藥為伍,滋陰清熱力量較強(qiáng),治療的是陰虛火旺引起的口干、咽痛等口腔炎癥。
3.咽炎片
成分中養(yǎng)陰生津、止咳藥物與清熱涼血藥共成“三足鼎立”之勢(shì),滋陰、清熱與利咽功效共擔(dān)。治療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干、咽痛和刺激性干咳。
須注意,三者藥性都是偏涼的,所以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兒童、老年人以及脾胃虛寒者應(yīng)該在中醫(yī)指導(dǎo)下辨證用藥,最好不要同時(shí)選用兩種及以上。